· 背景介绍
1、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是自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长江仅存的淡水豚类,主要分布于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与之相邻的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与洞庭湖中。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都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干流高密度、繁忙的航运输船只的噪音和螺旋桨成为江豚的最大威胁,洞庭湖区滥捕乱捞和非法渔具的大量使用、水质污染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影响外, 湖区大量使用的定置网具,在枯水季节占据了大量水面。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长江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2012年调查数据表明江豚数量仅有1045头左右,已经少于大熊猫,并正在以每年13.73%的速度下降。
2015年,天鹅洲迁地保护区的江豚普查结果显示种群突破60头,自然繁殖率高达108%,种群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新建的何王庙/集成,西江迁地保护区相继建立自然繁殖种群,且都有新生个体诞生,三个迁地保护区现有江豚突破100头。这些迁地保护保护区的阶段性成果给整个呈现下降趋势的长江江豚的保种保护带来了希望,成为长江江豚保护的新形势,是从悲到积极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江豚保护任重道远,起保护也不是政府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齐心协力。保护江豚就是保护他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的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为我们后代留下更为安全、洁净,有各种动物小伙伴的明天!
2、协助巡护
6月15日至29日,鄱阳湖湖口、何王庙/集成、洞庭湖岳阳和安庆第一批4个示范点先后启动协助巡护工作。4支巡护队伍一共有40人,其中专业渔民所占比例达到80%,利用“江豚管家”APP实现数字化管理。
协助巡护工作是渔政部门组织社会力量及转产转业渔民开展护豚护渔行动的有力举措。意义深远:
一是将在渔政主导下,协助社会组织高效参与巡护。通过建立社会参与江豚保护的巡护制度,支持配合渔政部门建立一套规范、有序、高效的,由NGO、转业渔民及其他组织或单位共同参与巡护队伍;
二是社会化参与融入渔政日常工作,共同护渔护豚。协助巡护是通过支持帮助社会组织、转业渔民等单位和个人开展长江江豚保护中的日常巡护工作,并把社会参与的巡护工作逐步融入到渔政检查的日常工作,弥补渔政执法工作中人手不足、时间和空间盲区等困难,协助渔政开展长江江豚、水生野生生物保护的行动;
三是助力“捕鱼人”变为“护渔员”。在加快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工程的背景下,“协助巡护”不仅可以帮助部分专业渔民转产,还可以帮助他们从“捕鱼人”变为“护渔员”,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工程。
“协助巡护”是为了进一步落实“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在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支持下,由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发起,“留住长江微笑—拯救江豚专题”支持,该专题是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湖北项目中心联合湖南、安徽及华东等长江中下游各项目中心发起,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立项,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联盟各盟员单位共同执行。
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坚信,在农业部的领导、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协助巡护工作在未来3到5年内,一定能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铺开,覆盖所有的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及其重要保护地,以社会力量和渔民为主要组成的巡护队伍也将随之不断壮大,成为长江江豚保护、长江上守护长江生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江豚管家APP
江豚管家APP软件是根据强大的3S技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长江豚类生态学调查方法,可实现半自动化获取受伤江豚和非法渔业的数量、地理位置等数据,以提高江豚救治救护效率,有效打击非法渔业,使得长江江豚数字化管理建设上一个新台阶。